元宵节的由来

装饰咖 人气:7.98K

元宵节的由来

正月十五元宵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这是个合家团圆喜庆的节日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

司马迁创建《太初历》,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。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是盛极一时。《隋书·音乐志》日:“每当正月,万国来朝,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,绵亘八里,列戏为戏场”,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晦而罢。钱塘瞿佑《双头牡丹灯记》“每岁元夕,于明州张灯五夜。倾城士女,皆得纵观”。以上文献资料表明,元宵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。

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元宵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,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,以示庆贺。燃灯放焰、出门赏月、喜猜灯谜、共吃元宵,合家团聚、同庆佳节,其乐融融。

据记载,元宵节起源于汉代。汉高祖刘邦死后,吕后篡权,吕氏宗族把持朝政。后来,陈平、周勃等人协力铲除吕氏势力,拥刘恒为汉文帝。由于剪除吕氏宗族那天晚上正好是正月十五,所以文帝上台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都会微服出宫,与民同乐,以示纪念。在古代,宵就是夜的意思,正月又称元月,汉文帝就这样将正月十五定为了元宵节。

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,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,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,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挂灯。

元宵张灯应是佛家的专利。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,所谓“无量火焰,照耀无极”。而灯火的照耀则有两种妙用:一是破人世之阴暗;二是现佛之光明,以摧芸芸众生之烦恼。因此在佛教仪式中,就把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。

到了唐代,赏灯活动更加兴盛,皇宫里、街道上处处挂灯,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、灯楼和灯树。唐代的灯会是“上元前后各一日”,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,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。

宋代,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,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,民族特色更强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,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。到了清代,满族入主中原,宫廷不再办灯会,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。日期缩短为五天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
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,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,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。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,可以煮、炒、油炸或蒸制。有香辣甜酸咸五味。桂花酒酿元宵、以豆沙、芝麻、桂花、肉馅、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、蒜、芥、韭、姜制成的象征长久、勤劳、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。

如今,北方叫元宵,南方称汤圆。元宵按制作方法分,有手中搓制、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;依馅论,分有馅和无馅两种,有馅元宵又有甜、咸、荤、素之分;按粉制区别,则有糯米面、高梁米面等。